网站首页|关于我们|业务指南|审计成果|执业培训|执业准则|法律法规|行业动态|文档中心|疑难解答|人才招聘

位置:山东忠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 荟萃拾零

秦始皇陵地下"高楼"(视频)
【来自:大众日报 点击数:2088 更新:2008/4/17 9:59:50 】

        2002年,一项针对秦始皇陵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始进行。
      “863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用物探技术方法,来验证秦始皇陵封土堆下是否存在地宫。
      然而,当工作人员对这座埋藏在地下的神秘陵寝进行探测时,竟然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下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夯土建筑,难道封土下隐藏着一栋地下“高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位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后留下的秦始皇陵园陵墓依然扑朔迷离,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难破解的谜团之一。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侧,古代时又被称为骊山园。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7年,动用劳役72万人,历时38年才完成,整座陵区面积之大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秦始皇陵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
      1962年,考古人员开始对秦始皇陵园进行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并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
      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
      1974年3月,临潼县西杨村的几位打井村民意外挖掘出秦兵马俑,庞大的地下军团以其精湛的技艺、完美的造型让世界为之惊叹。
      兵马俑的出土成为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秦始皇不仅要在生前建立统一的秦帝国,而且要为自己死后营造庞大的地下王国。
      在陵墓中心区,考古人员勘测出地下有保存完好的建筑遗址,布局长方形,有内、外两城,封土位置位于在内城的南半部,近似方形,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由于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座巨大的封土堆。巨大的封土是用一层层黄土夯筑而成,经过两千多年,夯土依然细腻结实。
      封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护下面的地宫。
      □地宫是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然而,封土下的地宫精确位置到底在哪里?地宫究竟有多大?众多的谜团近年来始终困扰着考古工作者。
      关于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一百多字描绘了始皇陵地宫里的情景:穿三泉而建的地宫充满穷奢豪华的陪葬品,有以水银来表现的百川大海,有防止盗墓的机关弩矢,宫顶装饰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拟统一后的中国疆域,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了整个地宫,经久不熄……那么,史记中描述地宫里的情景是否准确呢?
      2002年,在科学技术部“863计划”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资助下,针对秦始皇陵的考古探测工作开始进行。这次采用的是物理探测技术,物理探测技术简称物探,它是一种无损伤探测技术,能在远离目标的地方,穿过土层或岩层探测到直接来自目标的物理场信息。从原理上来讲是和医院里做的CT、X光透视是一样的,方法技术也近似。
      探测人员首先想到的是,历经两千多年风雨的秦始皇陵的地宫是否被雨水浸泡。他们在封土堆中的位置开始探测,结果显示地宫并没有被雨水浸泡。
      早在1981年,化探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封土堆上就发现了汞异常,当时他们推断可能是地宫中的水银引起的,而这一次测量时,不仅汞测量的结果与上次基本一致,而且还发现汞异常强弱变化非常明显。
      在我国古代,炼丹家已掌握了将硫化汞分解得到水银的方法。有专家认为,如果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大海,估计至少使用了一百吨水银。
      那么,这些数量巨大的汞矿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四川东南一带是汞矿的主要产地,当时这一带的汞矿很有可能是从千里栈道运到关中的。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防盗墓者。
      考古工作者经过近一年的探测,最终对秦始皇陵地宫的位置及规模较详细的勘测。
      地宫位于封土堆的中部,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深30米。
      □然而,就在考古工作者对地宫进行更深一步的探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003年5月的一天,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和他的队员正在秦始皇陵的周围进行勘探工作,这时“863计划”项目组组长刘士毅急匆匆地找到了他。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形式大多是封土形式,也就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的斗,这种封土形制最早起源于周朝,沿用到隋朝末年。在诸多使用这种夯土形制的陵墓中,秦始皇陵的墓冢形制是最大的。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秦始皇陵就是用一层层的夯土堆成的陵寝。可这次探测数据显示,巨大的封土下竟有细夯土。
      难道是探测数据出现了错误?为了慎重起见,刘士毅和他的项目组对秦始皇陵重新进行了探测和验证。
      考古工作者经过不断的验证钻探,初步证实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下面有一个围绕墓室高出地面近30米的夯土墙。夯土墙呈矩形,东西长145米左右,南北宽120米,在东面和西面有两个墓道。封土下怎么会出现夯土墙,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为了掌握更充实的证据,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夯土墙进行更深一步的考证。
      □当考证结果逐步出来时,又一个意外的情况使考古人员大吃一惊。
      当考古人员在封土平台上继续打孔钻探时,竟然在几个钻孔内发现了瓦片!难道夯土墙上还有建筑?
      秦始皇陵的封土下共有9层夯土台建筑,这个类似于高楼的建筑建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种种疑问使考古人员陷入谜局之中。
      由于无法看到9层夯土台建筑的真实模样,段清波和其他考古队员根据钻探得出的数据绘制出了9层夯土台的平面草图。随后他来到一家三维制作公司将9层夯土台制作成三维动画,使这座埋藏了两千多年的神秘建筑第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从三维动画中考古人员发现9层夯土建筑的顶部,是一个四方形的平台,那么平台上会不会也有建筑呢?这种夯土建筑的形制又来自于哪里呢?
      早在春秋时期,墓葬建筑史上就出现了在夯土平台上建享堂的现象,战国晚期大型陵墓上基本上都建有高台建筑,而到了秦朝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已经渐渐消失。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平山县的一个村庄附近发掘出了中山王陵。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族在中原建立了中山国,中山王陵是中山国第五代国王的陵寝。王陵区共有三处,现已发掘的两座大型陵墓都有夯筑的巨大封土堆,封土堆上还建有祭祀用的墓上建筑。秦始皇陵比中山王陵晚建近半个多世纪,从夯土台的建筑形制来看,秦始皇陵显然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形制。
      □考古工作者在秦以后的帝王陵考古发掘中再没有看到这种建筑形制。那么9层夯土台上是否也和中山王陵一样有建筑呢?
      1956年,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来到了秦始皇陵。他就是刚刚从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的
      杨鸿勋。站在秦始皇陵平坦的封土堆上,建筑学出身的杨鸿勋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疑问。
      封土在民间俗称坟头,为了方便排水,坟头一般都做成圆锥状。但是,秦始皇在自己的陵墓上修建的是覆斗形封土,从建筑学角度考虑,平顶的高台建筑并不利于日后排水,难道当时秦始皇陵的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吗?
      正当杨鸿勋站在秦始皇陵的土台上面思考着问题的时候,远处一位老人走了过来。杨鸿勋便上前请教,没想到,老人向他讲述了千百年来当地口耳相传的修陵历史。
      难道通过种种繁复手段就为了垒一个土山吗?困扰杨鸿勋的疑问还没有任何考古证据发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鸿勋和古建筑学家刘致平先生一起出差,在火车上杨鸿勋向刘致平先生提出了一直困扰他的疑问:秦始皇陵的土台上面是不是有什么建筑设置?刘致平说他就见到过,在顶上捡到过一块瓦。杨鸿勋带着这个问题一直到70年代初进入考古界,每当碰到陕西省和西安市有关这方面的考古同志时,他就会问:秦陵上发现过建筑遗迹没有?回答都说没有。杨鸿勋说刘致平先生捡到过瓦片的事,他们说:那说不定是游人在哪儿捡的扔上去,又捡了。
      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杨鸿勋曾多次询问负责秦始皇陵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的专家,是否在秦始皇陵的封土之上的堆积土中发现过秦代瓦当。遗憾的是,杨鸿勋得到的回答总是否定的。
      不能找到考古发掘证据,但能不能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寻找到一点线索呢?从那时开始,杨鸿勋开始埋头研究相关历史书籍,试图从古人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中发现。杨鸿勋从30多年间搜集的有关秦始皇陵的历史文献证据和最新考古证据中,整理出自己关于秦始皇陵的完整观点,并完成了对秦始皇陵的初步复原设想草图。他认为,秦始皇陵不是简单的三层台阶的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9层夯土之上的土木大金字塔,只不过后来被项羽的军队连同阿房宫一起烧毁了,现在能看到的土堆只不过是当时的建筑遗迹。
      杨鸿勋先生在搜集史料时发现,“墓上修建筑”的做法由来已久。在东周列国,各诸侯国都是在墓上建享堂。秦以后,“汉承秦制”,西汉初期的皇陵封土也是阶梯金字塔的形状。
      根据秦始皇陵考古发掘的结果,杨鸿勋先生初步计算出这座土木结构金字塔的规模:底座的边长是500米的正方形,其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的高度是115米。
      目前,考古工作者仍在对9层夯土台的用途作进一步的考证,他们希望在今后的考古发掘中能发现更多的证据,来破解这个埋藏地下千年的未解之谜。

济南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84号鲁润名商广场B-802 邮编:250001
枣庄公司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嘉汇大厦4楼C区 邮编:277800 传真:0632-3185579 监督电话:0632-3122388
业务联系电话:基建审计一部:0632-3353859   基建审计二部:0632-3686168  
审计查证一部 、验资部:0632-3129168   审计查证二部:0632-3188076 
招标代理:0632-3155626   资产评估部:0632-3128859   财务部:0632-3188056  
策划发展部:0632-3155676  办公室:0632-3185579
版权所有@2005-2025 山东忠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西桥网络 鲁ICP备06039232号 总计访问:3033152 今天:510 昨天: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