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业务指南|审计成果|执业培训|执业准则|法律法规|行业动态|文档中心|疑难解答|人才招聘 |
位置:山东忠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 荟萃拾零“日月当空”武则天
【来自:齐鲁晚报 点击数:2248 更新:2008/5/20 9:31:47
】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死于公元705年,姓武,名曌,日月当空——曌。这个曌字是在公元690年,她当女皇之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她心想我都快当女皇了,连个大名都没有,不好意思。于是和她的亲信官僚一起,制造了12个新字,其中就包括她的大名,日月当空——曌。 从唐太宗的才人 到唐高宗的皇后 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武氏家族来源于西周末,为什么武则天当女皇改大唐为大周呢?就是来源于周朝。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武士彟的祖先来源于西周末。周朝的国王大家知道姓什么?姓姬,文王姬昌,武王姬发。西周最后一个皇帝东平王东迁洛邑,就迁到洛阳了。东平王的少子,小儿子据说手上有个武字,文武的武,因此周平王小儿子的后代就姓武。这个武字来源于姬姓。这样看来,武氏家族是地地道道的汉族。 贞观十一年,637年,武则天14岁,唐太宗闻听武士彟的女儿长得漂亮,下诏书接进宫,不久就立为才人,才人是妃嫔中的正五品,但是武才人一当就是12年。 有个故事,是武则天后来自己讲出来的。她训斥她的亲信大臣吉顼,吉顼瞧不起她的武氏外戚,她就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一个吉顼,我当年给先帝当才人的时候有一匹马,叫狮子骢,先帝说我没有办法制服它,我说臣妾能制服。你只要给我三样东西,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先用铁鞭抽它,它不服再用铁锤砸它的脑袋,再不服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哎呀,唐太宗一听,“当面壮其志”,才人你真有勇气,但是一转身,妈呀,这样的女人谁敢和她上床。是不是?刚强对刚强不行,那么为什么后来武才人跟李治能相处?因为李治的性格柔弱,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所以两个人志同道合。 我们说武才人在宫中12年有收获没有?有,两个收获。你唐太宗不爱我,我发奋读书,读古书,而且练书法,后来武则天的书法非常好,就那个时候练的。再一项学唐太宗的治国经验,唐太宗不是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吗?武则天经历了后半段,特别是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很有办法,他本人就具有鲜卑族的血统,再加上他高瞻远瞩。他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华夷如一。华,汉族,夷,少数民族,他一样看待,所以他推行了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另外他有策略,“叛则讨之,降则抚之”。你叛乱我就讨伐你,你维护国家统一我就把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看待。正确啊,这武则天也学到了。说武则天为什么后来能干呢?也是受了唐太宗的熏陶。 唐太宗死以后,按照当时的规定,后宫中没有生育子女的妃嫔,一律要入佛寺当尼姑。 武则天在感业寺当尼姑将近四年,有辛酸也有欢乐。辛酸呢是成天念经,她很想念唐高宗,夜晚,深更半夜的她苦苦思索写了一首诗,叫《如意娘》,我给大家背一下,“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艳取石榴裙。” 考古也证明了,陕西法门寺地宫发掘,发现了一条武则天的石榴裙。但是很遗憾,这些文物没有看到,只是登记了则天武后的石榴裙。 史书记载,唐高宗在太宗忌日的时候到感业寺,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秋季,武则天就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两个人恋爱的结晶啊,就是李弘。 那么武则天有了儿子,就等于有了政治资本。永徽六年,公元655年10月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而且那个诏书我考证是唐高宗亲笔写的,不是由别人代笔。唐高宗这个人原本就是很有才华的,不像以前的老史学家说的是窝囊废、怕老婆的典型,把唐高宗都糟蹋完了,这不对的,他很有才华,自己写的诏书。后来由李绩出面,他当时的职位司空,正一品,在肃仪门前宣布,立武昭仪为皇后,从此武则天堂堂正正地当上了大唐的皇后。而且一当皇后就创造了一个纪录,在肃仪门门楼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一生至爱唐高宗 683年12月,唐高宗病重了。唐高宗病重期间有个经典的场面我给大家描述一下。有一个御医叫秦鸣鹤,他给唐高宗看病,武则天就在旁边守护,片刻不离。秦鸣鹤说,陛下你这个病现在需要在头部扎针,就是中医的针灸,武皇后一听不高兴了,说“你当斩”!你怎么能往皇上的头上扎针呢?但是唐高宗这个时候他很明智,他说你不用管,让他扎,说不定还会好呢。结果在两个穴位上扎了两针,高宗立即眼睛明亮了。这时候武则天的感情流露得淋漓尽致,表现她爱唐高宗是爱了35年啊,她跳起来了,这年武则天60岁啊,跳起来了,说太好了!太好了!然后她亲自挑选上等的绸缎赏赐这个御医,这是不是爱的表现?是爱的表现。我说武则天一生不爱男宠,她最爱的还是唐高宗,我有大量的事实证明。 唐高宗临死前有个遗嘱,说如果上苍允许我再多活一两个月,我回故乡长安,死而无憾。他要求回长安,把他葬在长安,所以武则天就遵照他的遗嘱,不顾陈子昂等人的反对,指派专人,在长安的西北部为他营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乾陵。乾陵你们去过没有?它是帝陵的典范,气势太恢宏了。而且在乾陵的前面,南司马道的西侧,为唐高宗树立了一座高大的“述圣纪碑”,武则天亲自撰文,5000多字。这个文章现在还保留下来,虽然不太完整,但基本上可以看清楚内容。所以史学家们都赞不绝口,写得好!文采飞扬,感情淋漓尽致。尽情地讴歌了唐高宗在世时的政绩,“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武则天只字不提自己个人的功劳,所以我说这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相爱30年的经典之作,是一座有爱心的、永恒的纪念碑。所以我的看法,他们两口子,在生活上是情深意笃的伴侣,政治上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无字碑成长恨歌 我写了一篇长文,叫《论乾陵无字碑之谜》已经发表好长时间了。我认为关于无字碑之谜现在有九种说法都是推测,包括我自己的“政局动荡说”。 武则天在营建乾陵的时候,为唐高宗树立了一座高大的“述圣纪碑”,同时也决定死后归葬乾陵,和唐高宗永远长眠于地下。但是她活得旺旺的不可能树立一座碑,所以无字碑应该是她病危的时间派人树立的,或者是她死后唐中宗树立的。为什么立了碑不刻文字呢?郭老的“遗言说”影响最大。郭沫若的说法是,武则天说我的功过让后人评价吧,不刻文字。这个说法是摸到了无字碑的真谛,摸到了武则天的豪爽的气派,摸到了武则天的历史功绩的主要点。但是郭老的这篇文章说,“据说”武则天这么说的。“据说”是查无实据,哪本书上说的?哪篇文章说的?查无实据。 我个人认为,立了碑为什么不刻文字呢?是因为政局动荡,8年中发生了5次政变,大的政变。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继位以后不久,太子李重俊忍受不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的欺负。这个安乐公主很嚣张啊,你太子算什么,不过是我家奴啊,因为李重俊不是韦皇后生的。李重俊忍受不了发动政变,杀了武三思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结果由于上官婉儿这时候站在唐中宗和韦皇后一边,唐中宗在韦皇后、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三个女人的胁迫下,打败了李重俊。李重俊失败了以后逃到了终南山,呆不了几天逃到了鄠县,结果被部下给杀了,失败了。这是第二次政变。 第三次政变是公元710年的韦皇后政变,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串通毒死了唐中宗。太平公主出面立李重茂为皇帝,太平公主为了抵制韦皇后而立李重茂,他是唐中宗的又一个儿子,当时只有16岁,历史上称为殇帝。 不久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政变,这是第四次政变,叫李隆基政变,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这一杀谁该当皇帝呢?大家都拥护李旦当皇帝,李旦这个人三让天下,他是信道教的,主张清静无为,他在大家的推举下不得已当了皇帝。这次政变叫李隆基政变,政变之后,李隆基当了皇太子。 李旦当皇帝是叫睿宗,睿宗当了两年的皇帝觉得没意思,因为自己不能拿主意,得听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所以当了两年皇帝,唐睿宗又退了。这时太平公主急了,他看李隆基长得英俊,又决断,主事,她掌不了权了,于是到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又发动了政变,这是第五次政变。但是机密泄露了,唐玄宗李隆基先发制人,把他姑姑的几个宰相杀了,把太平公主打败了,自己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太平公主急急忙忙跑到终南山去了,后来也被李隆基赐死。 八年之间发生了五次大的政变,人们关心的不是乾陵上那一座不刻文字的无字碑,关心的是什么?皇帝的宝座。当政局稳定了,开元盛世来了。再往碑上刻文字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就出现了一座无字碑,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概括就是“政局动荡说”。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将来在乾陵发掘以后再看。 我有这样的观点,无字碑应该永存,无字碑的存在使无字碑所在的梁山显得更加高大,无字碑的存在使乾陵显得更加气势恢宏,无字碑的存在显得武则天更具魅力。武则天千古,无字碑永存。 (杨晓珍整理) 【关闭窗口】
|
济南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84号鲁润名商广场B-802 邮编:250001 枣庄公司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新城嘉汇大厦4楼C区 邮编:277800 传真:0632-3185579 监督电话:0632-3122388 业务联系电话:基建审计一部:0632-3353859 基建审计二部:0632-3686168 审计查证一部 、验资部:0632-3129168 审计查证二部:0632-3188076 招标代理:0632-3155626 资产评估部:0632-3128859 财务部:0632-3188056 策划发展部:0632-3155676 办公室:0632-3185579 |
|
![]() | 版权所有@2005-2025 山东忠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西桥网络 鲁ICP备06039232号 总计访问:3044852 今天:1288 昨天: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