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山东忠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 荟萃拾零
财富圈:百万富翁制造者?
【来自:大众日报 点击数:1401 更新:2008/5/4 9:46:11
】
在兰格梅尔看来,与其日省夜省,还不如想想如何用有限的金钱去创造无限的财富。在这个意义上,《财富圈》哪怕不能一试一个准,像兰格梅尔那样有钱,但至少也可以像她那样有商业思维。
畅销理财书总是擅于给人造梦,而且其所造的梦通常很煽情、很诱人。它们很懂得穷人的心理,知道这些人的所欲所求,因此在财富观的塑造和投资术的传授上,它们打的就是“短、平、快”的牌。《财富圈》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的噱头来得更大,它说:“上帝会造人,我会创造百万富翁!”乍听这话,难免晕厥,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财富圈》说“听我的,按我说的去做,你肯定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百万富翁”,世上哪来那么轻而易举的致富方法呢?
但劳拉·兰格梅尔坚持说有。她是《财富圈》的作者,她以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条条大道通财富。
根据兰格梅尔的自述,她出生于美国一个农民家庭,孩提时代,她必须和她的兄弟姐妹在农场辛勤劳作,除杂草便是其任务之一。但她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一心想发财,而且得是大财;她立志要成为百万富翁,但在35岁的时候,她成了一个单身母亲,她的致富计划也面临全新的挑战。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她发现了一个成功致富的要诀——财富圈。现在的兰格梅尔过着富庶的生活,“钱多得花不完”。
除此之外,她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百万富翁制造团”,让其他人也参与到利用“财富圈”迅速致富,成为百万富翁,做上流社会人的计划中来。
一个出生卑微的草根背景、一段艰苦贫寒的童年经历、一次偶然所得的幸运垂青、一种屡试不爽的方法技巧、一个羡煞众人的财富传奇,以上五种便是多数理财、励志类图书惯用的套路和必备的要素。对此,《财富圈》也难以免俗。尽管兰格梅尔一再强调,一个建筑经理、一个中年妇女、一个年薪24000美元的律师事务所的接待员等人是如何通过她的“财富圈”方法从此摆脱债务危机、开创新事业、奔向新生活的,但其实读者更想知道,她的致富方法究竟说了什么?
按照兰格梅尔的说法,“财富圈”相对应的是“生活方式圈”。有种说法,赚钱有三种境界,第一种也就是最低的境界是人找钱,第二种是钱追人,第三种是钱生钱。兰格梅尔要让我们学的就是第三层至高的境界。
所谓“财富圈”,兰格梅尔有一段概要地描述,方便我们对其“财富圈”方法的理解——“你需要始终关注‘差距分析’,这样做,你可以发现如何从起点——你的‘财务底线’出发,实现你想要的目标——你的‘财富自由日’。你将始终用到‘债务管理’,而且,如果你有或者累积了消费性债务,你要优先考虑立即还债,同时建立自己的财富。你还将常常用到‘实体’(合法建立的公司),这意味着你总是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的生活。这还意味着你要始终拥有一项事业,一颗‘摇钱树’,它将为你的‘财富圈’创造出更多的金钱。你将始终通过恰当的‘实体’管理恰当的费用,也就是说,你要始终做‘预测’,你要始终优先将一部分钱存入‘财富账户’,这个账户只能用于投资。此外,你还要始终对资产进行投资,这些资产将‘蛋生蛋,鸡生鸡’,创造出更多的资产。你要始终用‘领导力’和‘团队’来支持这些活动,时刻不忘‘思维财务化’即‘心智培养’。”
且不说兰格梅尔的方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她的“思维财务化”的提法至少是正确的。有人说投资是一种策略,也有人说投资是一门艺术,然而投资首先得是一种思维。譬如说,当你陷入债务危机,穷困潦倒,可能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勒紧裤腰带,集中力量还债——这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兰格梅尔看来,节流固然要紧,但开源更为重要。与其日省夜省,还不如想想如何用有限的金钱去创造无限的财富。在这个意义上,《财富圈》哪怕不能一试一个准,像兰格梅尔那样有钱,但至少也可以像她那样有商业思维——这可是创造财富的先决条件。
《财富圈》
劳拉·兰格梅尔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